《广西日报》链接: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3-03-23&code=009&xuhao=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也是整体性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科学思想方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国际格局发生深度调整,世界进入以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时期,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要求转变为创新型新工科人才模式。高校要坚持系统观念,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教育机制等方面进行整体性建构,使新工科教育成为新兴产业的活力源和生长源,推动高等教育范式变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
统揽全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战略性建构
系统观念要求把事物置于宽广的大环境中来把握,正确看待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把握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对新工科教育而言,要进行前瞻性、预见性谋划,树立系统科学的指导思想,形成统揽全局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以立德树人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跨学科工程教育、学科产业融合教育、促进工文渗透和数字化教学模式升级,完成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一是推进跨学科工程教育。工程项目通常是多学科团队合作完成。高校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束缚和限制,开展广泛的跨学科研究,探索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学科交融的新型组织机构,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项目平台,推进跨学科合作学习等。二是加强学科产业融合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搭建一批多主体共建共管的未来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学院、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等。以出产品、创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让新工科教育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推动社会变革。三是促进工文渗透。改造传统文理教育,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理工科专业、传统文科专业的深度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培养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工程师。四是推动数字化教学模式升级。高校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学生时时处处可学。建设物联网、区块链、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新工科新兴领域课程资源库,实现“课堂+线上+实践”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资源供给,以模式探索助推范式变革。
多元复合: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综合性培养
系统观念强调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有效运转,实现整体效应最大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积极顺应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整体规划、全面统筹,在新工科教育中培养多元复合的创新型工科人才。一是应明确新工科创新型工科人才所具备的特征。即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理论、服务社会的实践技能、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以及具备面向国际与未来的创新能力的人才。此外,还应具备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数字化能力、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道德感等素质。二是把师生双方作为主体进行培养。注重对学生的培育,全面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从源头抓好新工科人才培养,加大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的支持,不断巩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相结合的素质。注重对创新型工科教师的“育引用”。立足区域特色悉心育才,把握新工科理念倾心引才,优化资源配置精心用才,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实现工科专业教师工程岗位实践全覆盖等。三是立足国际视野、使用国际资源、看齐国际标准。积极组织师生响应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参与大发体育官网、到海外企业挂职实习等,以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熟悉相关国际标准。从“引进来”来看,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招收留学生接受工程教育,培养认同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标准的工科留学生。
开放发展:新工科教育机制的动态性把握
系统观念强调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系统,避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在制定新工科教育机制时,高校应摆脱同质化倾向,不因循守旧,坚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把握。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高校应研究国家、行业、区域政策,建立工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即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增设行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提出大发体育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和社会服务行动方案,多方联动完善中国特色学徒制师资建设、培养机制、评价机制等内容;研究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推动新工科教育努力满足抢抓RCEP实施机遇、加强与东盟合作等人才之需,主动布局未来战略所需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二是不断探索共建单位的动态调整机制。高校要明确共建单位准入和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紧紧围绕系统化开展新工科教育的理念、目标、原则和内容,进一步构建多方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利益互惠、人才共育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完善新工科教育现代化共同体系统建构。三是健全新时代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高校要全面落实工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和新工科专业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建设,鼓励高校工科专业轮次建设、分批通过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综合评价。
最新动态